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铜资源消费国和进口国,紫铜棒的主要原料电解铜(T1含铜量≥99.95%)的储量数据需要从铜矿资源角度分析。根据自然资源部最新数据,截至2022年全国铜矿查明资源量约1.2亿吨(金属量),其中工业级可采储量约2700万吨,主要分布在江西德兴、西藏玉龙等特大型矿床。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储量中能够用于生产T1级别高纯紫铜棒的优质铜矿占比约35%,其杂质含量(铅≤0.002%、氧≤0.02%)完全符合GB/T5231-2012加工标准。
从实际应用来看,紫铜棒作为精加工产品,其储备更多取决于电解铜的产能而非原始矿藏。国内年产电解铜约1000万吨,其中上期所注册品牌中T1级占比82%,年实际产量约600万吨。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紫铜棒(t2-t8状态)的即时库存量会受下游电力、建筑行业季节性需求影响,根据上海有色网监测,2023年三季度末主要加工企业紫铜棒(直径6-300mm)的周转库存维持在8-12万吨区间。
从长远供需来看,虽然我国铜资源对外依存度达76%,但再生铜(废紫铜棒回收纯度可达99.9%)的循环利用正在缓解原料压力。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再生铜产量达300万吨,其中约45%经再精炼后可达到T1紫铜棒原料标准。随着江西鹰潭等铜产业基地的废铜分选技术升级(光谱分析精度达0.001%),未来再生紫铜棒在总供应中的占比有望突破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