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炼T4紫铜棒需要掌握几个关键环节才能确保材料性能达标(导电率≥58MS/m,抗拉强度200-250MPa)。首先要选用高纯度电解铜(Cu≥99.95%)作为原料,特别注意清除表面氧化层和油污,这些杂质会显著影响最终产品的导电性。预热阶段建议将坩埚升温至800℃左右,这个温度既能防止铜料骤冷骤热产生裂纹,又能有效节约能源消耗。
正式熔炼时需要将温度控制在1083-1100℃范围内,这是紫铜的液相线温度区间。实际操作中可观察到铜料完全熔化呈现特有的玫瑰红色液态,此时要特别注意加入适量木炭覆盖液面(厚度约3-5cm),这个保护层能有效防止铜液氧化。需要重点关注脱氧环节,通常采用磷铜中间合金(含P15%)作为脱氧剂,添加量控制在0.02%-0.04%之间,过量会导致铜棒脆性增加。
精炼阶段保持熔体温度在1100-1150℃约15分钟,这个过程中铜液内部的夹杂物会充分上浮。浇注前要将温度调整至1050-1080℃以获得最佳流动性,同时模具要预热到200-300℃避免热应力裂纹。值得注意的是,T4状态需要通过后续冷加工和退火来实现,因此熔铸后要确保铸锭具有均匀的等轴晶组织(晶粒度控制在0.05-0.1mm),这直接影响后续加工的成品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