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铜线是指直径或截面积较大的铜质导体,通常指线径超过10mm或截面积大于78.5平方毫米(相当于π×5²)的铜质电线。这种线材由于导体截面积大,具有显著降低电阻的特性(电阻率1.68×10⁻⁸Ω·m),特别适合大电流传输场合,如工业配电、电力传输等需要承载数十至数百安培电流的应用环境。
从材料特性来看,粗铜线一般采用纯度99.9%以上的电解铜(Cu-ETP)制成,表面可能镀锡或包覆XLPE(交联聚乙烯)绝缘层。其机械强度随着截面积增大而提升,比如35mm²的铜线抗拉强度可达200-300N/mm²。值得注意的是,粗铜线在安装时需要特别注意弯曲半径(通常不小于线径的6倍)以确保导体不会因过度弯折产生微观裂纹。
与细铜线相比,粗铜线在导电效率方面优势明显。当传输相同功率时,50mm²粗铜线相比10mm²细铜线可减少约80%的线路损耗(P=I²R)。这种特性使得粗铜线成为变电站母线(常用120-300mm²)、大型电动机接线(35-95mm²)等场景的首选。不过其较高的重量(8.89g/cm³密度)和刚性也带来了布线难度增加的问题。
市场常见的粗铜线规格覆盖16mm²到500mm²区间,其中35-120mm²规格在工业领域使用最为广泛。选购时除了关注截面积,还需注意软硬态区别(R型为软态,B型为硬态),以及绝缘层耐温等级(如105℃或125℃)。特殊应用场合还会采用绞合结构的粗铜线,即将多股细铜线绞合,在保持大截面积的同时提升柔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