锑矿选矿的最佳粒度范围通常在0.2至1毫米之间,具体数值需根据矿石性质与选矿工艺调整。过粗的颗粒可能导致有用矿物未完全解离,过细则增加能耗且易产生矿泥干扰。实际操作中需通过矿石可选性试验确定精准参数,例如硫化锑矿常采用更细的磨矿粒度以提升单体解离度。
选矿厂如何平衡粒度与生产成本?这需要重点关注破碎筛分流程的优化配置。颚式破碎机与圆锥破碎机的组合可将原矿破碎至15毫米以下,再通过球磨机将物料研磨至目标粒径范围。特别要注意分级设备的选型,螺旋分级机或水力旋流器的合理搭配能有效控制返砂量,避免过磨现象。
粒度分布均匀性直接影响浮选指标。当80%颗粒集中在0.074-0.3毫米区间时,硫化锑矿物的浮游活性最佳。现场操作人员需定期检测磨矿产品粒度组成,及时调整钢球配比或磨机转速。某选厂案例显示,将磨矿细度从-0.074毫米占65%提升至72%后,精矿品位提高了1.8个百分点。
不同选矿方法对粒度要求存在差异。重选工艺更适合处理0.5-2毫米的粗粒嵌布矿石,而浮选法则需要更细的磨矿粒度。对于复杂伴生型锑矿,可采用阶段磨选工艺,先回收粗粒精矿再处理细粒尾矿,这种分步处理方式既能保证回收率又可降低能耗。
现代选矿厂普遍采用在线粒度分析仪实时监测。这种智能设备能自动调整磨矿参数,将产品粒度波动控制在±5%以内。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锑矿石的脆性特征容易产生次生矿泥,建议在磨矿流程中添加适量分散剂来改善矿浆流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