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镍价持续攀升引发市场广泛关注,推动这种稀有金属价格上涨的原因错综复杂。全球电动汽车产业爆发式增长是核心驱动力,特别是三元锂电池(NCM/NCA)正极材料中镍含量占比高达60%,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20%临界点,动力电池领域对镍的需求呈现几何级增长。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电池用镍量已突破40万吨,较五年前增长近300%。
供给端收紧同样加剧了价格波动,印尼作为全球最大镍生产国(占全球供应量35%),自2020年起实施原矿出口禁令,虽然本土加工产能持续扩张,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导致实际产量增幅受限。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Norilsk Nickel(占全球精炼镍供应15%)因地缘政治因素面临物流瓶颈,欧洲LME仓库镍库存已降至2007年以来最低水平(不足5万吨)。
金融市场的杠杆效应进一步放大了价格波动幅度,由于镍期货合约具有高波动特性(LME镍价单日最大波幅达250%),对冲基金和投机资本持续涌入这个年交易量超万亿的市场。特别是当现货升水结构(contango)出现时,实体企业为锁定成本进行的套保交易往往形成价格正反馈循环。国际镍研究小组(INSG)预计2024年全球镍缺口将扩大至15万吨,这种供需失衡状态可能延续至2025年。
从技术层面看,新能源产业链对高纯度镍(纯度≥99.8%)的特殊要求抬升了冶炼成本,传统红土镍矿生产电解镍需要经过长达72小时的高压酸浸(HPAL)工艺,每吨加工能耗相当于20桶原油。而更严峻的是环保政策趋严导致新项目审批周期延长,比如菲律宾Tawi-Tawi矿区因生态评估已暂停开采许可更新,这些结构性因素都在持续重塑全球镍供应链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