钼选矿的合适细度主要取决于矿石性质和选矿工艺。通常钼矿磨矿细度控制在200目至325目之间(占比65%-85%),既能保证有用矿物充分解离,又可避免过磨导致的能耗浪费。若细度过粗,钼矿物难以从脉石中有效分离;过细则会产生泥化现象,直接影响浮选回收率。为什么细度对钼选矿如此重要?这直接关系到精矿品位和金属回收效率的平衡点。
具体操作中需结合矿石嵌布特征进行试验验证。嵌布粒度较粗的斑岩型钼矿,磨至200目左右即可达到单体解离。硫化矿常需更细的325目细度才能实现有效分选。实验室通过粒度筛析和显微镜观测能精准确定解离度,生产现场则采用在线粒度分析仪实时监控。需要重点关注矿石硬度变化,特别是遇到石英含量突增的情况,要及时调整钢球配比和磨矿浓度。
实际案例显示某钼矿将细度从180目提升至250目后,精矿品位由45%升至52%,但回收率下降3%。这说明细度控制需在质量与产量间找到最佳平衡。操作人员应定期取样检测,结合浮选泡沫状态调整分级机返砂量。遇到细度波动时,优先检查磨机衬板磨损情况和旋流器压力参数,这些因素直接影响最终磨矿效果。
先进选厂已开始应用智能控制系统。通过AI算法实时分析矿石给料性质,自动调节磨机转速和补水量,能将细度波动范围缩小至±2%。这种动态调节方式比传统固定参数模式节能15%以上。但设备投资成本较高,中小型选矿厂更适合采用半自动控制结合人工巡检的方式,重点把控旋流器组的工作压力和沉砂嘴尺寸匹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