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矿过程中磨矿细度直接影响回收率和经济效益。磨矿目数的选择主要取决于矿石性质、有用矿物嵌布粒度和分选工艺要求,通常需要将矿石粉碎至50-400目之间。金属矿石如铁矿多控制在200目占60-75%,而贵金属矿常需磨至325目以上,特殊矿物如石墨甚至需要达到500目超细磨。
矿石中有用矿物的单体解离度是核心指标。当金属矿物呈细粒嵌布时,必须保证磨矿后80%以上的目标矿物从脉石中完全分离。金矿选别时若磨矿细度不足,包裹在石英中的微米级金粒就无法被氰化物浸出,这种情况就需要配置更精细的球磨分级系统。
有没有快速判断磨矿细度的诀窍?现场技术人员常采用筛析法结合显微镜观察。比如某铜矿通过检测发现-200目含量低于65%时,黄铜矿与黄铁矿未能充分解离,此时需调整钢球配比或延长磨矿时间。但也要避免过度粉碎导致矿泥化,过细的矿浆会恶化浮选效果并增加药剂消耗。
不同选矿方法对粒度要求差异显著。重选工艺适合处理较粗颗粒,通常保持磨矿细度在0.5-2mm之间;而浮选工艺需要80%以上物料通过200目筛。某铅锌矿的对比试验显示,将磨矿细度从-200目70%提升至85%后,铅精矿品位提高了2.3个百分点,回收率增加5.6%。
设备选型与流程设计同样影响目数控制。塔磨机比传统球磨机更易获得细粒级产品,适合处理难磨矿石。某钼矿改造时采用两段磨矿流程,第一段磨至-200目45%,第二段再磨至-325目90%,既降低了能耗又保证了辉钼矿的解离度。定期检测旋流器溢流浓度和细度,能及时修正磨矿参数避免偏离最佳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