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钒酸铵作为重要的钒化工产品,其产地分布与钒矿资源密切相关。我国钒资源储量丰富,主要集中在四川攀枝花、陕西汉中、河北承德等地区,这些区域依托本地钒钛磁铁矿资源,形成了完整的钒产业链。特别是攀枝花地区,凭借得天独厚的钒钛磁铁矿资源(V₂O₅含量0.3-1.2%),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偏钒酸铵生产基地。
陕西汉中地区的钒矿资源主要以石煤型钒矿为主(平均品位0.8-1.5%),通过湿法冶炼工艺生产的偏钒酸铵纯度可达99.5%以上。河北承德地区则采用钙化焙烧工艺,其生产的偏钒酸铵在催化剂领域占有重要市场份额。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贵州铜仁、湖北襄阳等地新兴钒矿的开发,使得偏钒酸铵的产区分布呈现多元化趋势。
从生产规模来看,这些主要产地的偏钒酸铵年产能差别较大。大型企业如攀钢集团年产能可达5000吨以上,而中小型生产企业多在1000-2000吨区间。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环保政策趋严使得部分小型生产装置陆续退出市场,产业集中度正在逐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