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硅钼棒作为一种重要的高温结构材料(熔点2030℃),其全球储量数据尚未有权威机构进行系统统计。这是由于钼资源本身在全球的分布就极不均衡,美国地质调查局数据显示全球钼储量约1600万吨,但转化为二硅钼棒的具体可开采量受制于复杂的生产工艺(需硅钼摩尔比精确控制在1.85-2.05之间)。目前主要生产国集中在中国、智利和美国这三个掌握了真空电弧熔炼技术(炉温需达2200℃以上)的国家。
从原料端来看,二硅钼棒的制备对钼精矿品位有严苛要求(MoS2含量需>85%),这使得实际可利用储量大幅缩减。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钼常作为铜矿伴生资源存在,智利埃斯康迪达铜矿等超大型矿床的副产品钼约占全球供应量的35%,但这类资源转化为高纯度二硅钼棒的回收率往往不足60%。现阶段全球二硅钼棒年产能约1200-1500吨,主要满足航空航天(发动机叶片涂层)和半导体(扩散炉加热元件)等高端领域需求。
从技术发展角度看,新型制备工艺如等离子体活化烧结(升温速率可达500℃/min)正在提高原料利用率,这可能会在未来重新定义经济可采储量。同时,加拿大基德克里克矿区等新兴钼矿的勘探进展(预估钼金属量80万吨)也将影响二硅钼棒的长期供应格局。需要重点监测的是中国洛阳钼业等龙头企业对钼深加工产业链的垂直整合情况,这直接关系到高附加值产品如二硅钼棒的实际产出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