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钢作为建筑用钢的重要品类,其熔炼过程需要严格遵循炼钢工业标准(GB/T 1499.2-2018)。核心工艺起始于电弧炉或转炉冶炼环节,通过高温(1600-1650℃)将废钢与生铁熔化成液态,这个阶段需要特别注意脱磷脱硫处理,特别是控制炉渣碱度(CaO/SiO₂比2.5-3.0)来保证杂质去除效果。
在精炼阶段采用LF炉进行深度净化,通过氩气搅拌(流量0.8-1.2Nm³/min)促进夹杂物上浮,同时添加硅锰合金(Mn含量≥65%)进行成分微调。值得注意的是碳含量需稳定在0.17-0.25%区间,这是确保最终屈服强度(≥400MPa)达标的关键参数,过程中要持续监测钢水氧活度(≤20ppm)。
连铸环节采用电磁搅拌技术(频率3-5Hz)来细化晶粒,铸坯经过热轧时需控制终轧温度在850-900℃范围内,随后采用穿水冷却工艺(冷却速率15-20℃/s)以获得细晶粒的铁素体-珠光体组织。这种控轧控冷工艺直接关系到三级钢的屈强比(≤1.25)和伸长率(≥16%)等核心性能指标。
最后经过全自动超声波探伤(灵敏度φ2mm平底孔)和力学性能检测后,使用喷码机在钢筋表面刻印专属标识(如HRB400E)。整个生产流程中,特别要关注钒微合金化处理(V添加量0.02-0.05%)的精确控制,这是提升钢筋抗震性能(最大力总延伸率≥9%)的核心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