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1紫铜棒作为电工材料领域的关键基础材料,其矿源分布直接影响全球供应链格局。目前南美洲智利的埃斯康迪达铜矿(年产量超120万吨)和科亚瓦西铜矿构成全球最大产区,这两座矿山采用露天开采模式并配备现代化溶剂萃取-电积工艺(SX-EW)。需要特别关注非洲中部的赞比亚-刚果铜矿带,其中刚果(金)的卡莫阿-卡库拉铜矿(探明储量4850万吨)近年通过中国企业的深度开发已成为新兴供应主力。
北美地区则以美国犹他州的宾厄姆峡谷铜矿(开采深度达1200米)和加拿大高地谷铜矿为代表,这些矿床普遍具有铜品位0.4%-0.8%的特点。在亚洲市场,中国江西的德兴铜矿(伴生金矿储量158吨)和西藏玉龙铜矿(二期扩建后产能达15万吨/年)构成了国内主要供应体系,特别是玉龙矿区采用的生物冶金技术显著提升了高原环境下的开采效率。
俄罗斯的乌多坎铜矿(储量2670万吨)作为北极圈内最大未开发矿床,其选矿厂建设的破碎粒度控制在-12mm的技术方案备受行业关注。这些主要矿场通过湿法冶炼(铜回收率95%-98%)和火法冶炼(粗铜纯度99.1%)两种工艺路径,最终为t1紫铜棒(Cu含量≥99.95%)提供符合ASTM B187标准的电解铜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