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轧钛板是经过冷轧工艺处理的钛金属板材,区别于热轧工艺的高温加工方式,它在室温或略高于室温的环境下进行轧制。这种加工方法能显著提升材料的表面光洁度(Ra≤0.8μm)和尺寸精度(厚度公差±0.02mm),特别适合对表面质量要求严格的航空航天零部件和医疗植入物。冷加工过程中形成的晶粒细化结构,使得成品具有更高强度(抗拉强度可达900MPa)和硬度(HV≥300),但延伸率会相应降低约15%-20%。
由于钛金属本身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可耐受海水、氯离子环境)和生物相容性,冷轧钛板在化工设备衬里、海水淡化装置以及人工关节等领域应用广泛。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冷轧后的钛板通常需要进行退火处理(温度650-800℃)以消除内部应力,避免后续加工时出现开裂问题,同时恢复部分塑性指标。根据ASTM B265标准,常见的商业纯钛(Gr1-Gr4)和钛合金(如TC4/Ti-6Al-4V)都可加工成冷轧板材。
选择冷轧钛板时需综合考虑力学性能与成形需求的平衡。虽然冷轧工艺会降低材料的深冲性能(极限拉深系数约0.55),但通过控制轧制变形量(通常30%-70%)和中间退火工艺,仍可加工出复杂形状的精密零件。在半导体设备制造中,冷轧钛板凭借其无磁性和低气体脱附率(出气率<1×10⁻¹⁰Torr·L/s·cm²)的特性,成为真空腔室的首选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