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矿过程中铅矿石的pH值控制在8.5-10.5之间属于正常范围。这个酸碱度区间能有效活化铅矿物表面,促进捕收剂吸附,同时抑制伴生脉石矿物的上浮。实际操作中需根据矿石类型调整具体数值,硫化铅矿常控制在9.2-9.8,氧化铅矿则需提升至10.0以上。为什么pH值控制如此重要呢?它直接影响矿物表面电性,决定浮选药剂能否精准作用。
现场操作人员需每日监测矿浆酸碱度。使用石灰乳调节pH值时,要避免局部过碱导致药剂失效。电子pH计须定期校准,手工试纸可作为辅助检测手段。需要重点关注矿浆中钙离子浓度变化,特别是使用硬水地区,过量钙离子会与浮选药剂发生络合反应。某铅锌矿案例显示,将pH从8.3提升至9.5后,铅精矿品位提高2.7个百分点。
不同矿石类型对pH敏感度存在差异。硫化铅矿在弱碱性环境即可有效分选,而含碳酸盐的氧化铅矿需更高碱度来中和酸性组分。冬季低温环境下,建议将pH值适当上调0.3-0.5,补偿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衰减效应。操作工反映,pH值波动超过0.8时浮选泡沫性状会明显改变,此时应及时排查石灰添加系统故障。
维护稳定pH需建立动态调节机制。自动加药装置配合在线监测仪能实现±0.2精度控制。值得注意的是,过量使用石灰可能造成管路结垢,某选厂曾因pH调节过量导致月维修成本增加15万元。经验表明,分段添加调节剂比单点投加更易维持稳定,特别是在处理复杂嵌布型铅矿石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