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范围内的优特钢生产呈现明显的地域集中性,德国、日本和瑞典长期占据技术制高点。德国以蒂森克虏伯为代表的钢铁巨头凭借先进的冶炼工艺(如超纯净钢冶炼技术)生产汽车用高端齿轮钢(碳含量0.17-0.23%),其产品疲劳寿命可达普通钢材的3倍以上。需要特别关注的是日本特殊钢株式会社(Daido Steel),其开发的航空航天用超合金钢(镍基含量>50%)能够承受极端温度环境(-196℃至650℃)。
北欧的瑞典SSAB通过专利HYBRID技术生产的耐磨钢板(硬度HBW400-600)在矿山机械领域占据35%市场份额。值得注意的是意大利特钢企业如Tenaris在无缝钢管领域的突出表现,其深海油气田用抗硫化氢腐蚀套管(屈服强度≥758MPa)可承受8000米水压。韩国POSCO近年开发的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用无取向硅钢(铁损值≤3.2W/kg)正在打破日企的市场垄断。
中国宝钢集团经过技术引进已能批量生产轴承钢(氧含量≤8ppm),不过在高强度弹簧钢(抗拉强度≥1900MPa)等尖端领域仍依赖进口。北美地区尽管整体产能收缩,但美国卡朋特科技公司(Carpenter Technology)的医用植入级不锈钢(316LVM)依然保持着90%以上的全球市场份额。印度塔塔钢铁通过收购英国Corus获得了风电轴承用渗碳钢(晶粒度≥8级)的生产能力,正在成为新兴市场的有力竞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