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石选矿细度直接影响精矿品位和回收率,合适的磨矿粒度通常控制在200目至325目之间。矿物的嵌布特性决定具体数值,粗粒萤石需要更细粉碎才能解离有用成分。实际操作中可通过筛分试验观察单体解离度,结合浮选效果动态调整设备参数,既要避免过粉碎增加能耗,也要防止粗颗粒裹挟杂质。
如何判断细度是否达标呢?现场工人常抓取矿浆观察手感,若颗粒均匀且无明显棱角则接近理想状态。实验室会定期取样做显微镜检测,统计80%以上单体萤石颗粒的粒径分布。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矿床成因导致萤石结晶形态差异明显,变质型矿床常需要更细研磨才能打开连生体。
过粗的矿砂会使药剂吸附不充分,浮选泡沫层出现跑粗现象。但过度磨矿会产生矿泥,这些微米级颗粒会包裹在萤石表面阻断药剂作用。经验表明将磨矿细度与浮选浓度联动控制效果更佳,当原矿含泥量超过15%时,建议采用阶段磨选工艺降低泥化影响。
选厂常用螺旋分级机与球磨机形成闭路循环,通过调节返砂量稳定细度指标。新型搅拌磨的应用让-325目占比提升至78%时能耗反而降低12%。实际生产中需平衡设备磨损与处理量,当衬板磨损超过8毫米时磨矿效率会明显下降,这时要及时更换配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