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63铝棒的熔炼过程需要严格控制温度与成分比例才能获得理想性能。该合金主要由铝(Al)、镁(Mg)0.45-0.9%、硅(Si)0.2-0.6%组成,熔炼温度应保持在700-760℃之间(具体视炉型调整)。特别要注意的是原料中铁(Fe)含量需低于0.35%,否则会影响后续挤压成型时的流动性。
实际操作中建议使用石墨坩埚进行熔炼,先装入纯铝锭作为基料。当温度达到680℃时,依次加入中间合金Al-Mg和Al-Si(常用比例30%Mg/70%Al),期间需持续搅拌使元素均匀分布。值得注意的是熔体表面会形成氧化铝膜,需要定期撒入覆盖剂(如NaCl+KCl混合盐)来隔绝空气。
精炼阶段尤为关键,当温度升至740℃时通入氩气或氮气(流量0.5-1L/min)除气15-20分钟,同时加入0.1-0.2%的钛(Ti)作为晶粒细化剂。此时可用测氢仪检测熔体含氢量,合格值应低于0.15ml/100gAl。最后将温度调整至浇铸温度(通常比熔点高50-80℃),静置10分钟后即可进行铸造。
为保障材料性能稳定性,熔炼过程中建议采用光谱仪每30分钟检测一次成分。特别要监控镁元素的烧损情况(每小时约0.05%损耗),必要时需补加Al-Mg中间合金。若生产高表面要求的型材,还可添加0.01-0.03%的铍(Be)来改善熔体流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