钼精矿是钼矿石经过选矿工艺处理后得到的高品位钼产品,通常含有45%-55%的钼元素(以MoS₂形式存在)。这种深灰色至黑色的矿物粉末具有金属光泽,因其卓越的耐高温性能(熔点2610℃)和出色的导电导热性,成为现代工业不可替代的战略资源。在自然界中,钼常与铜矿伴生,全球约60%的钼精矿来自斑岩型铜钼矿床的开采。
选矿过程需要重点关注浮选技术的应用,特别是通过破碎、磨矿、分级等工序将钼含量从原矿的0.01%-0.5%提升到可商业利用的品位。最终产品按国际标准分为三种等级:高品位(≥57%Mo)、标准品位(51%-56%Mo)和低品位(45%-50%Mo)。钼精矿中的杂质元素如铜、铅、锌的含量必须控制在0.5%以下,这些技术指标直接影响其在后续冶炼工序中的表现。
在工业应用方面,钼精矿主要作为生产钼铁的原料,经过氧化焙烧(650-700℃)转化为工业三氧化钼后,约75%用于合金钢添加剂。特别是制造石油管道用X80钢(屈服强度≥555MPa)和涡轮发动机叶片时,添加0.2%-0.6%的钼能显著提高材料的高温强度和耐腐蚀性。此外,钼精矿在催化剂(石油脱硫)、电子元器件(溅射靶材)以及农业肥料(钼酸铵)等领域也有重要应用。
全球钼精矿市场呈现明显的区域特征,中国、智利和美国三国产量合计占比超过80%。其中智利国家铜业公司(CODELCO)的副产品钼产量尤为突出,而中国的金堆城钼业则拥有亚洲最大的单体钼矿。值得注意的市场动态是,随着电动汽车对高强度钢材需求的增长,2023年全球钼消费量预计将达到2.8亿磅(约12.7万吨),这也使得钼精矿价格对新能源产业政策变得异常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