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锌是指从锌矿石中经过初步冶炼获得的含有一定杂质的初级锌产品。其锌含量通常在95%-98%之间,主要杂质包括铅(Pb 1-3%)、铁(Fe 0.1-0.5%)和镉(Cd 0.1-0.3%)等金属元素。与精炼锌相比,粗锌具有更低的纯度等级,但生产成本也相应降低,这使得它在某些对纯度要求不高的工业领域仍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在生产工艺方面,粗锌主要通过火法冶炼获得,典型流程包括焙烧、还原和冷凝三个关键环节。特别是采用竖罐蒸馏法(温度控制在1000-1100℃)或电热法(电流强度达50000A)时,能有效分离锌与其他金属杂质。值得注意的是,粗锌表面常呈现蓝灰色金属光泽,断面可见明显结晶颗粒,这种特征与后续精炼得到的镀锌级锌锭(SH G标准)形成鲜明对比。
从应用角度看,粗锌主要流向镀锌行业和合金制造领域。在热浸镀锌工艺中,粗锌经过二次熔炼后可直接用于钢材防腐处理;而在生产锌基合金时,粗锌作为原料可大幅降低生产成本。需要重点关注的是,使用粗锌时必须严格控制杂质含量,特别是铅和镉等有害元素,这直接关系到最终产品的机械性能和环保指标。
市场流通的粗锌通常以锌锭形式存在,常见规格包括25kg小锭和1吨大锭两种。仓储时需注意保持干燥环境(相对湿度≤60%),因为粗锌中残留的微量硫化物容易在潮湿条件下引发表面氧化。随着湿法冶炼技术的进步,现代粗锌产品的杂质含量已较传统工艺降低约40%,这使得它在部分应用场景中可以替代价格更高的精锌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