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双导铜铝箔是电磁屏蔽材料中的重要分类,其核心区别在于导电层的分布方式。单导铜铝箔(单面导电)仅在基材一侧复合导电层,常见结构为PET薄膜+铜/铝镀层(厚度通常12-50μm),这种设计在需要单向电磁屏蔽的场景中极具成本优势,比如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块防干扰处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单导材料安装时导电面必须朝向辐射源,否则会大幅降低屏蔽效果(约衰减30-50dB)。
双导铜铝箔(双面导电)则在基材两侧均设有金属导电层,典型如铝箔夹心结构(常见总厚度0.1-0.3mm),其双向屏蔽效能可达70dB以上,特别适用于精密仪器舱体、医疗设备等需要全向屏蔽的领域。在5G基站滤波器等高频应用中,双导结构的层间电容效应(容值约100-500pF/m²)还能有效吸收残余电磁波。两类材料都需要配合导电胶(表面电阻<0.1Ω/sq)实现接地导通才能发挥最佳性能。
从生产工艺来看,单导材料多采用真空蒸镀工艺(铜层纯度≥99.9%),而双导产品往往通过热压复合技术将两片铝箔(1060或3003合金)与聚乙烯芯层结合。在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应用中,双导铜铝箔的耐穿刺强度(≥200N)和延展率(>15%)指标尤为关键,这类材料既能屏蔽电机电磁干扰,又可作为模组间的绝缘缓冲层。随着毫米波雷达的普及,具备超薄特性(最薄0.03mm)的单导铜铝箔在ADAS传感器封装中的用量正在快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