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轧钼片是通过室温轧制工艺加工而成的高纯度钼金属薄板,其钼含量通常达到99.95%以上(Mo-1级别)。这种特殊加工方式使得材料内部晶粒结构更致密,相较于热轧产品具有更优越的表面光洁度(RA≤0.8μm)和尺寸精度(厚度公差±0.01mm)。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其独特的机械性能组合,特别是经过冷加工强化的抗拉强度可达800MPa以上,同时保持良好延展性(延伸率≥15%),这种特性在高温元件制造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在实际应用中,冷轧钼片最显著的特征体现在其优异的耐热性能,熔点高达2620℃的特性使其成为真空炉发热体、半导体支架等高温环境的理想选择。值得注意的是,经过特殊退火处理的O态板材(维氏硬度HV120-150)更易于深冲加工,而硬态H型(维氏硬度HV200-240)则更适合需要高刚性的结构件。这种材料对酸碱溶液(除王水外)表现出极强耐腐蚀性,但在400℃以上氧化环境中需要配合保护涂层使用。
从微观结构来看,冷轧工艺形成的纤维状织构使其具备各向异性特点,纵向与横向的力学性能差异可达15%-20%。现代精密轧机可稳定生产0.02-3mm厚度的超薄带材(宽度最大600mm),表面经过电解抛光或碱洗处理后能达到镜面效果。在光伏领域的应用尤其突出,作为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的背电极材料时,其热膨胀系数(5.1×10⁻⁶/K)与玻璃基板能实现完美匹配。
质量控制方面,先进的金相检测手段(如EBSD取向分析)可精确监控再结晶程度,避免出现脆性断裂风险。对于要求严格的航空航天部件,往往采用电子束熔炼的原料锭(氧含量≤50ppm)来确保材料纯度。随着5G时代来临,0.1mm以下超薄钼片在散热基板上的应用正呈现爆发式增长,这对其平整度(波浪度≤1mm/m)和导电性(电导率≥30%IACS)提出了更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