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轧废钢是指通过冷轧工艺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钢铁废料,这些废料通常来自钢板、钢带等产品的边角料或不合格品。与热轧废钢相比,冷轧废钢具有表面光滑、尺寸精确的优势,因为冷轧工艺(温度低于再结晶点)能使钢材获得更好的表面质量和机械性能。这种废钢在回收利用时特别受青睐,尤其是汽车制造、家电生产等领域对材料表面要求较高的行业。
需要重点关注冷轧废钢的分类标准,特别是根据厚度(常见0.3-3mm)、材质(如SPCC冷轧碳钢)和清洁度进行分级。由于冷轧过程中不使用高温氧化层,这类废钢通常含杂质较少,在电炉炼钢时能显著降低能耗(比热轧废钢节省约15%炉耗)。目前国内主要参照GB/T 4223-2017标准对冷轧废钢进行检测,其中对油污残留量(≤0.5%)、夹杂物(≤0.3%)等指标有严格规定。
在回收处理环节,冷轧废钢往往需要经过专门的破碎、分选流程。磁性分选设备(磁场强度≥1500高斯)能有效分离非铁金属,而涡电流分选技术则适合处理混合废料。值得注意的是,含镀层冷轧废钢(如镀锌板废料)需经过脱锌处理(锌含量≤0.01%),否则会影响再生钢材的焊接性能。随着短流程炼钢技术发展,冷轧废钢在电弧炉中的使用比例已提升至原料总量的40-60%。
从市场价值来看,冷轧废钢通常比热轧废钢溢价10-15%,这与其较低的残余元素含量直接相关。特别是厚度在1mm以下的优质冷轧废料,在精密铸造行业的需求量持续增长。当前我国冷轧废钢年产生量约800万吨,主要来自长三角、珠三角等制造业密集区,其中汽车厂冲压车间产生的废料占比超过35%。随着废钢加工技术(如液压打包密度≥2t/m³)的进步,这类高附加值废钢的回收利用率有望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