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低冰镍市场价格持续攀升,背后存在多重因素共同推动。从供给端来看,印尼作为全球主要镍生产国自2020年起实施原矿出口禁令,导致镍中间品供应紧张,特别是低冰镍(含镍量约35-45%)的产出受到直接影响。菲律宾等其他产区虽在增产,但受制于矿山品位下降和环保政策收紧,短期内难以弥补供应缺口。
需求侧的爆发式增长成为关键推手,新能源产业链对镍资源的需求呈现指数级上升。需要重点关注动力电池三元前驱体的生产,特别是高镍化(NCM811/NCA)技术路线对硫酸镍的旺盛需求,而低冰镍正是制备硫酸镍的重要原料。据行业测算,每吨三元材料需要消耗约1.4吨硫酸镍,这种刚性需求直接拉动了低冰镍的市场价格。
生产成本上升同样不可忽视。印尼新建的镍冶炼厂多采用高压酸浸(HPAL)工艺,虽然能处理低品位红土镍矿,但初始投资成本高达40-60亿美元/项目,加之能源价格波动和人力成本增加,这些因素最终都传导至产品定价。值得注意的是,当前LME镍库存已降至15年低位(约7万吨),市场对供应中断的担忧进一步放大了价格波动。
地缘政治因素正在形成新的变量。俄乌冲突影响全球镍贸易流向,俄罗斯诺里尔斯克镍业(占全球精炼镍产量7%)的物流受阻,迫使部分采购商转向低冰镍等替代品。与此同时,印尼政府考虑对镍产品加征出口关税的消息,也成为刺激市场看涨情绪的重要催化剂。这种政策不确定性使贸易商更倾向于维持高价策略。
从长期趋势看,新能源转型带来的结构性需求变化可能持续支撑镍价。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40年动力电池对镍的需求将增长40倍,而低冰镍作为电池级镍的重要来源,其价格中枢或将在未来3-5年内维持高位。不过需要警惕印尼新产能集中释放可能带来的阶段性调整,预计2023-2024年该国将有12个HPAL项目陆续投产,这可能成为未来价格走势的关键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