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优特钢市场价格持续走高,其背后存在多重驱动因素值得深入分析。从供给侧来看,国内主要钢厂在环保限产政策(如唐山地区A级企业限产30%)和能耗双控的双重压力下,产量明显下滑,1-4月优特钢产量同比减少12.3%,这直接导致市场供应趋紧。特别是轴承钢、齿轮钢等高端品种的生产受到更严格的工艺要求限制,供需缺口更为显著。
原材料成本的大幅攀升同样不容忽视。作为优特钢主要原料的钒铁(V含量50%)价格年内已上涨47%,钼铁(Mo含量60%)更是暴涨82%,这些合金元素的成本传导直接推高了优特钢的出厂价格。值得注意的是,铁矿石价格虽有所回落,但焦炭(CSR≥65)价格仍维持在历史高位,使得冶炼成本居高不下。
下游需求的持续回暖为价格上涨提供了坚实支撑。随着新能源汽车、工程机械等行业复苏,对高端优特钢的需求量同比增长18.6%,其中风电用轴承钢的订单已排产至四季度。出口市场同样表现亮眼,东南亚地区基建项目激增使得我国优特钢出口量同比增长23.4%,进一步加剧了国内供应紧张局面。
库存周期的变化同样影响着价格走势。当前全国优特钢社会库存(含钢厂库存)已降至42万吨,创三年新低,较去年同期下降31%。贸易商反映目前主流规格的齿轮钢(如20CrMnTi)库存周转天数不足7天,这种低库存状态放大了价格波动幅度。特别是部分钢厂采取月度调价机制,更加剧了市场的看涨情绪。
从宏观层面看,全球通胀压力下大宗商品普涨的传导效应明显。国际特种钢价格指数(CRU)年内已上涨29%,国内钢厂为维持合理利润空间不得不跟随调价。更值得关注的是,部分企业开始采用合金附加费(如每吨加收800-1200元)的定价模式,这种成本传导机制使得价格具有更强的上涨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