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一水钒酸钠生产呈现明显的资源导向型分布格局,主要集中在钒钛磁铁矿资源富集的省份。四川攀枝花作为我国最大的钒钛磁铁矿基地,依托本地丰富的钒资源(V2O5含量0.3%-0.5%),形成了完整的钒化工产业链,其产量约占全国总产能的35%。需要重点关注河北承德地区,特别是承钢集团所在的钒钛产业园区,采用钠化焙烧工艺(转化率92%以上),年产一水钒酸钠可达8万吨规模。
陕西汉中地区近年发展迅速,当地企业通过改进浸出工艺(酸浸回收率提升至88%),使得低品位钒矿(V2O5含量0.15%-0.25%)得以经济利用。此外,湖北崇阳、甘肃金昌等地也具备规模化生产能力,这些区域通常采用副产物回收路线,从石化催化剂废料中提取钒元素(废料含钒量3%-8%)。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环保要求趋严,新建产能正逐步向具备清洁能源优势的西部地区转移,特别是新疆哈密等地的规划产能值得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