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二氧化锰资源分布呈现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其中南非、澳大利亚和加蓬构成了全球供应链的核心支柱。南非作为历史悠久的锰矿生产国,其卡拉哈里锰矿带拥有世界级沉积型矿床(Mn含量30-50%),特别是霍塔泽尔(Hotazel)矿区以生产电池级电解二氧化锰(EMD)闻名,矿层厚度可达5-15米,近年产量维持在年均60万吨水平。
澳大利亚西部的伍迪伍迪(Woodie Woodie)矿区则以高品质天然二氧化锰(NMD)著称,其独特的地质条件形成了含锰量高达60-70%的矿体,矿石经过简单破碎筛选即可直接用于陶瓷釉料和化工领域。值得注意的是当地采用干式磁选工艺(磁场强度8000-12000高斯),在降低能耗的同时保持了95%以上的回收率。
非洲加蓬的莫安达(Moanda)矿因其独特的软锰矿与硬锰矿共生特性备受关注,法国埃赫曼集团开发的创新焙烧还原技术可将传统需要酸浸处理的矿石直接转化为电池材料,使得该地区二氧化锰出口量近五年增长37%,2022年达到85万吨的产能规模。此外,中国企业在加蓬投资的邦贝(Bembélé)项目采用流态化焙烧炉(操作温度450-650℃),正逐步改变全球供应链格局。
南美市场的巴西乌鲁库姆(Urucum)锰矿虽以冶金级为主,但通过浮选-煅烧联合工艺可生产出符合YB/T5084-2016标准的化学二氧化锰(CMD),其特有的低重金属特性特别适合食品级添加剂生产。而印度中央邦的巴拉加特(Balaghat)矿区则凭借浅层开采优势(平均深度仅30米),成为亚洲地区重要的二氧化锰现货供应地,不过其矿石含铁量偏高(Fe2O3约8-12%)需要额外除杂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