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锡的开采通常需要综合考虑矿床类型和地理条件,其中砂锡矿与脉锡矿是两种主要来源。在冲积型砂锡矿中,常采用水力开采法(高压水枪冲洗)或挖泥船作业,特别是对于河床或海滨沉积层中的细小锡石颗粒(SnO₂含量20-70%);而原生脉状矿床则更多使用地下巷道开采配合重选工艺(如跳汰机、摇床),需要重点关注矿石中二氧化锡的赋存状态与伴生矿物关系。
实际作业中会先进行地质勘探确定矿体边界,通过钻探取样分析锡品位(通常工业品位要求≥0.2%)。露天开采时采用台阶式爆破,地下开采则需布置竖井和水平巷道,开采出的原矿经破碎至合适粒度(-20目筛下)后,通过重介质旋流器或磁选机初步富集,最终得到含二氧化锡40%以上的精矿。值得注意的是,东南亚地区的残坡积型锡矿常采用更简易的淘洗法,利用锡石比重较大(6.8-7.1g/cm³)的特性进行人工分选。
现代开采特别注重环境保护措施,比如在马来西亚霹雳州矿区会建造沉淀池处理尾矿水,防止酸性废水(pH<4)污染。部分企业开始应用传感器分选技术(X射线透射识别),可减少30%以上的无效破碎能耗。随着深海采矿技术的发展,某些国家已尝试在2000米水深区域开采含锡多金属结核(含SnO₂约1.5%),但成本仍是主要制约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