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碲化二铟(In₂Te₃)作为稀散金属铟的重要化合物,其矿场分布与原生铟矿的产出密切相关。目前全球主要集中在中国、秘鲁、加拿大等国家,其中中国的广西南丹、云南都龙锡矿、内蒙古大井子铜矿等矿区伴生铟资源较为丰富。这些矿床多与锡石(锡含量50%-78%)、闪锌矿(锌含量40%-60%)等矿物共生,通过选矿和冶金工艺可提取铟元素。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三碲化二铟本身极少以独立矿物形式存在,主要从冶炼副产品中提纯获得。例如日本泛亚金属公司采用电解法(电流密度300-500A/m²)从锌冶炼烟尘中回收,而比利时优美科集团则通过酸浸工艺(盐酸浓度6-8mol/L)从铜阳极泥提取。全球约65%的铟产量来自中国,其中株冶集团、中金岭南等企业具备成熟的生产线。
从地质成因看,与三碲化二铟相关的矿藏多形成于中生代花岗岩接触带,矿体常呈脉状或浸染状分布。秘鲁的圣拉斐尔锡矿(锡品位4.5%-6.2%)和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基特索尔特矿均发现有经济价值的铟伴生资源。近年来在玻利维亚的波托西省也发现了新的含铟矿化带,其锌精矿中含铟量可达80-120g/t。
技术层面,三碲化二铟的提取效率与原料中铟的赋存状态密切相关。在硫化矿中铟常以类质同象形式替代锌(离子半径差<15%),而氧化矿则多形成独立的铟矿物相。当前行业普遍采用溶剂萃取法(萃取率>95%)和离子交换法进行提纯,最终产品纯度可达5N(99.999%)级别,满足半导体、液晶显示等行业对高纯铟化合物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