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氧化锰市场价格呈现下行趋势,这种变化主要受到供需关系变化的直接影响。随着新能源汽车电池正极材料技术路线调整,部分厂商开始采用高镍低锰配方,导致锰系材料需求增速放缓。特别是在磷酸铁锂电池市场份额扩大的背景下,对锰原料的整体需求量出现阶段性回落。
从供应端来看,全球主要锰矿产地如南非、澳大利亚等国的产能持续释放,加上中国贵州、广西等传统锰矿区的开采效率提升,市场供给量明显增加。与此同时,电解二氧化锰等深加工产品的产能扩张速度过快(2023年全球新增产能约15万吨),造成了产业链各环节库存积压。这种供需错配直接反映在一氧化锰的价格走势上。
需要特别关注的是,锰系产品生产工艺的改进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采用新型还原焙烧技术(能耗降低20-30%)和湿法冶金工艺(回收率提升至92%以上)的企业不断增加,这使得即便在价格下行周期中,生产商仍能保持合理利润空间,进一步促使价格中枢下移。此外,国际海运费用回落(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较峰值下降40%)也降低了进口锰矿的到岸成本。
下游应用领域的技术变革同样影响着价格走势。在钢材添加剂领域,新型微合金化技术减少了对纯锰的依赖;而在电池材料方面,固态电池技术的突破可能改变未来对锰系材料的需求结构。这些技术创新因素与短期市场投机行为共同作用,导致近期一氧化锰价格持续承压。考虑到目前库存消化周期仍处在相对高位(约8-10周),预计这种价格调整态势还将延续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