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锭加工工艺涉及多个关键步骤,其中熔炼环节需要特别关注原料纯度与温度控制。通常采用电解法或硅热法(Pidgeon工艺)制备原生镁锭,熔炼温度需严格维持在650-700℃之间,过高会导致氧化加剧。在精炼阶段,通过添加熔剂(如RJ系列)去除杂质,同时采用氩气保护防止二次氧化。
铸造过程中模具预热温度直接影响产品品质,一般控制在200-250℃范围。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冷却速率,特别是厚壁铸件需采用阶梯式降温(初始5-10℃/分钟),过快冷却易引发缩孔缺陷。现代工艺常结合电磁搅拌技术(频率15-20Hz)来改善晶粒结构,使抗拉强度提升约20%。
后续加工包括热轧与冷轧两个阶段,热轧开坯温度通常设为350-400℃(变形率30-40%),而冷轧需进行多道次加工(总变形量60-70%)。值得注意的是中间退火工艺,特别是当加工硬化率达到0.3时,需在300℃进行再结晶退火(保温2-3小时)。部分精密部件还会采用等通道转角挤压(ECAE)工艺来获得超细晶组织。
表面处理是最后关键环节,常规采用化学转化膜(如铬酸盐处理)或微弧氧化(电压300-450V)来提升耐蚀性。近年来环保型无铬转化技术(如磷酸盐-高锰酸盐体系)逐渐普及,其耐盐雾性能可达500小时以上。整个加工流程需要严格监控镁粉防爆措施,确保车间湿度控制在40%RH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