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箔坯料是铝箔生产过程中的中间产品,通常指经过热轧或铸轧后形成的厚度在0.2-0.7毫米之间的铝卷材。这种半成品具有优异的延展性和可塑性,为后续冷轧工序提供了理想的加工基础。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坯料质量直接决定最终铝箔产品的性能,特别是表面光洁度(要求Ra≤0.2μm)和厚度均匀性(公差控制在±3%以内)两项关键指标。
在化学成分方面,铝箔坯料多采用1系(如1050、1060)或8系(如8011、8021)铝合金,含铝量需达到99.5%以上。生产工艺上可分为热轧坯料(退火温度350-450℃)和铸轧坯料(凝固速率100-200℃/秒)两大类型,前者更适合生产高端双零箔(厚度≤0.007mm),后者则具有能耗低、成本优的特点。
优质铝箔坯料需要具备稳定的力学性能,典型参数包括抗拉强度(80-150MPa)、延伸率(≥25%)以及杯突值(≥7.5mm)。由于后续还要经过多道次冷轧减薄,坯料内部晶粒尺寸通常控制在50-100μm范围,过大的晶粒会导致轧制过程中出现裂纹等缺陷。现代铝箔生产线普遍配备在线涡流探伤仪(检测精度0.1mm)和厚度自动控制系统(AGC精度±1μm)来确保坯料质量。
在储存运输环节,铝箔坯料需要特别注意防潮防氧化,通常采用防锈油涂层(厚度2-5μm)配合气相防锈膜包装。温度建议控制在10-35℃之间,相对湿度不超过60%。随着新能源汽车电池铝箔需求的增长,当前市场对超薄坯料(0.15-0.25mm)的需求量正以每年15%以上的速度递增,这促使着坯料生产技术持续向高精度、高效率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