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矿物性质
该铜钼矿位于西藏地区,矿物组成较为复杂,目的矿物为黄铜矿、辉钼矿。
铜矿物以黄铜矿为主,嵌布粒度范围较宽,此生铜矿物包括斑铜矿、辉铜矿、铜蓝和黝铜矿,嵌布粒度相对较细。
钼矿物以辉钼矿为主,与金属硫化矿物共生,钼矿物分布粒级较细,金、银大部分以单体或金属硫化物共生存在于脉石间,部分金银矿物微细粒分布于脉石中较难回收。
脉石矿物为矽卡岩型矿物组合,以石榴子石、透辉石、方解石、斜长石、石英等为主。
二、选厂运营情况概述
选矿厂原设计能力为6000t/d,磨矿分级和铜钼矿混合浮选分为2个系列,单系列日处理量3000t。但是,由于原设计生产工艺流程存在大量工艺缺陷,导致生产流程不稳定,处理能力低,生产指标不理想等问题。
为了提高生产能力,增加经济效益,对该选厂进行了工艺改造,改造后有效提高了资源的综合利用率,经济效益显著。
三、发现问题
1、破碎车间
投产后设备运行不稳定,破碎车间主要表现在设备能力匹配不合理,没有“挤满给矿”,破碎机处理能力不能充分发挥,筛孔尺寸不合理,筛分效率低,循环负荷大。
2、磨矿车间
磨矿车间的问题是磨矿细度无法达标,根据工艺流程实验报告要求细度为-0.074mm70%目的矿物才能较好地单体解离。但实际生产中磨矿细度-0.074mm仅达到63%~65%,处理能力也无法达到6000t/d。
经分析,现场磨矿效率低的原因为磨球充填率不够,磨球球径不合理,磨球介质质量差,在磨机内的碎球、失圆球严重影响了磨机的磨矿效率;旋流器沉砂嘴不耐磨,导致返砂不稳定,严重影响了球磨机的磨矿效率。
3、浮选车间
浮选铜、金、银的回收率都偏低,无法达到设计指标,经过考察,发现浮选粗选作业回收率偏低,扫选作业回收率低,部分铜可浮性差,次生铜容易脱落,在尾矿中流失严重。
四、工艺改造
1、破碎系统改造
合理分配粗碎、中碎、细碎的破碎比,调整筛孔尺寸,提高处理能力。针对设备能力匹配不合理的情况,通过调整颚式破碎机、中碎机、细碎机排矿口,科学分配破碎比,做到各段负荷平衡,实现破碎设备“挤满给矿”,让破碎机处理性能充分发挥出来。
2、磨矿系统改造
(1)钢球材质与配置
该选厂磨矿系统采用的球磨机型号为MQG4080,在改造过程中,根据矿物性质,首先将钢球改为高铬合金球,经过计算,确定磨机初装球量为145.6t,同时确定合理的装球比例。补加球制度为每日每系列φ100mm钢球1.2t,φ60mm钢球0.2t。
(2)改变旋流器沉沙嘴材质
原旋流器沉砂嘴为聚氯乙稀高分子材质,矿砂对沉砂嘴磨损较大,导致旋流器分级效率低,且沉砂嘴更换周期短,故经研究决定改用碳化硅材质沉砂嘴,以减小沉砂嘴磨损。
(3)球磨机溢流增加圆筒除渣筛
在球磨机溢流增加圆筒除渣筛后,剔除了矿浆中残留的导爆管、木屑和顽石残渣,系统地解决了磨浮系统经常堵塞的问题,浮选尾矿在隔膜泵卡阀的问题,磨矿跑粗造成滤布破损的问题,有效减小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保证了流程顺畅,提高了流程安全运行系数。
磨矿系统改造成果:经过对磨球介质、磨机充填率、旋流器沉砂嘴及增加圆筒除渣筛的改造,使球磨运转率由86.93%提高到95.94%,原矿处理量由6 000 t/d提高到 6 800 t/d。在提高了球磨处理量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入选矿浆浓细度,促进了目的矿物的单体解离,为浮选指标的提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铜钼混选工艺技改
(1)铜钼混选作业快速抛尾
通过流程考察发现铜钼混选粗选区矿化不完全,导致铜、金、银、钼金属严重“后窜”,且扫选1泡沫品位仅略低于粗选泡沫品位,未能实现“该收早收,该丢早丢”的选矿原则,其原因在于粗选时间短,扫选时间长,没有快速抛尾。
所以将原来1粗3扫3精流程改为2粗2扫3精流程,粗1粗2泡沫全部进入精选1作业,延长了粗选时间,减少了扫选时间,防止金属后窜,做到了快速抛尾,有效提高了浮选回收率。
(2) 集中加药改为分点加药
改造前浮选药剂全部加入搅拌槽,联合选厂试验室对比结果,实行分段加药方式,对目的矿物完成了有序、有步骤的选择性回收,且有效降低了药剂成本。工业生产实践表明:流程改造后,在混合精矿品位稍有提高的前提下,铜、钼、金、银的混选回收率得到了较大提高。
结论:铜矿选厂通过优化生产细节,取得了较好的选矿经济技术指标。按年处理量204万t计算,可节约成本1 469万元,有价元素选矿回收率的提升可增加效益5563万元,增加处理量提升效益3 195万元,全年可增加效益10 227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来源:百度文库
链接:https://wenku.baidu.com/view/e7397d266d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6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