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优特钢生产国,在产业布局上形成了多个具有区域特色的生产基地。其中东北地区的鞍山、本溪依托鞍钢集团(2022年优特钢产量突破800万吨)构建了完整的特种钢材产业链,尤其是轴承钢(GCr15系列)和齿轮钢(20CrMnTi系列)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超过30%。
华东区域以上海宝钢(汽车用钢占比达45%)、杭州钢铁(年产能600万吨)为核心,重点发展高端汽车用钢(如冷镦钢SWRCH22A)和工具钢(SKD11模具钢)。需要特别关注的是江苏兴澄特钢,其生产的连铸轴承钢(氧含量≤7ppm)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华北地区的天津钢管(TPCO)和太原钢铁在石油管材(P110钢级)和不锈钢(304/316L系列)领域具有明显优势。值得注意的是山东莱钢近年新建的精品钢生产基地,其生产的工程机械用钢(Q690D高强度钢)正逐步替代进口产品。
华中地区以武汉钢铁(硅钢片市场占有率40%)和湘潭钢铁(船板钢通过九国船级社认证)为代表,形成了电工钢和海洋工程用钢的特色产业集群。特别是大冶特钢生产的航空用钢(300M超高强度钢)已应用于国产大飞机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