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二硅钼棒市场价格出现明显回落,这主要与原材料成本下降直接相关。钼矿石(Mo≥45%)进口价格较年初降低约12%,而硅金属(Si≥99%)现货市场供应充足导致其价格持续走弱。这两种核心材料的成本降低为成品价格下调创造了空间,特别是对于采用浮动定价机制的生产商影响更为显著。
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下游需求疲软,特别是在钢铁冶金行业的表现尤为突出。作为高温电阻炉关键元件,二硅钼棒的使用量往往与特种钢材产量密切相关。当前基建投资放缓导致耐热钢、不锈钢等特种钢需求减少,连带影响了相关耐材产品的采购意愿。部分经销商反馈,今年二季度订单量较去年同期下降15-20%,库存压力迫使供应商调整定价策略。
产能扩张带来的竞争加剧同样不可忽视。近两年新建的多个二硅钼棒项目(如江西某年产300吨生产线)陆续投产,使得市场供应格局从偏紧转向宽松。新进入者通常采取更具侵略性的定价策略来争夺市场份额,这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行业整体价格水平。特别是一些技术成熟度较高的常规型号产品(如直径30/60mm标准棒),价格竞争尤为激烈。
国际贸易环境变化也产生了间接影响。随着部分国家调整耐材产品进口关税,中国厂商出口报价不得不相应调整以维持竞争力。与此同时,海运成本回落使得进口二硅钼棒(如德国品牌)到岸价更具吸引力,这进一步加剧了国内市场价格下行压力。据海关数据显示,前五个月相关产品进口量同比增长8%,对本土企业形成明显挤压。
值得注意的是,价格下跌过程中呈现明显的结构性差异。普通民用级产品降幅最大(约18%),而航空航天等高端应用领域专用二硅钼棒(耐温≥1800℃)价格相对坚挺。这种分化表明,技术附加值仍然是抵御市场价格波动的重要保障,这也为生产企业未来产品结构调整提供了明确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