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为全球钼资源储量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二水钼酸钠(Na₂MoO₄·2H₂O)的储量数据需要从钼矿资源总量角度进行推算。根据自然资源部最新统计,我国已探明钼金属储量超过830万吨(品位0.06%-0.3%),主要分布在河南、陕西和吉林三省,约占全国总储量的65%。其中栾川钼矿、金堆城钼矿等超大型矿床的钼金属量均超过50万吨。
将金属钼换算为二水钼酸钠时需要考虑分子量转换系数。理论上1吨金属钼可生产约2.15吨二水钼酸钠(分子量241.95),这意味着国内现有钼资源理论上可生产1780万吨以上二水钼酸钠。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实际工业生产中钼的回收率通常在85%-92%之间,且部分钼矿因品位过低或开采成本过高不具备经济价值。
从区域分布来看,河南省的二水钼酸钠潜在产量最为突出,仅栾川地区钼矿就蕴含着约300万吨金属钼的探明储量。陕西金堆城钼矿作为亚洲最大露天钼矿,其氧化钼(MoO₃)平均品位达到0.099%,经过湿法冶金工艺可高效转化为二水钼酸钠。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数据会随着勘探技术提升和选矿工艺改进而动态变化。
在应用领域方面,国内二水钼酸钠的年消费量约12-15万吨,主要用作缓蚀剂、催化剂和微量元素添加剂。相比庞大的资源储量,当前开采量仅占很小比例,这意味着中国在二水钼酸钠供应方面具有长期战略优势。随着新能源电池材料、特种合金等领域的需求增长,高纯度(≥99.9%)二水钼酸钠的产能可能会迎来新的扩张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