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包扁铜线的熔炼过程需要严格把控温度与工艺参数,通常采用中频感应炉(工作频率1000-3000Hz)进行加热。铜料在1150-1250℃的温度区间完全熔化后,需加入适量磷铜合金(P含量0.1%-0.3%)作为脱氧剂,这个过程要特别注意保持熔池表面覆盖木炭或石墨粉,防止铜液氧化。熔炼时长一般控制在40-60分钟,具体取决于炉体容量和铜料纯度。
当铜液达到预定温度时,需要通过光谱分析仪检测成分,确保铜含量≥99.9%,杂质总量<0.05%。浇铸前要将铜液导入保温炉(温度维持在1100±20℃),采用立式连铸机成型时,结晶器冷却水压力需稳定在0.2-0.4MPa,牵引速度控制在3-8m/min范围内。特别要注意扁铜线宽厚比(常见2:1至6:1)对冷却速率的影响,过快的冷却会导致内部晶粒粗大。
后续包覆工艺对熔炼质量有直接影响,建议在铜线表面温度降至200℃以下时进行丝材缠绕。选用直径0.05-0.2mm的退火铜丝作为包覆材料时,缠绕张力应保持在5-15N之间,螺距控制在0.3-0.8mm可获得最佳结合强度。整个生产过程中要定期检测熔炼炉的电磁搅拌强度(通常设定为20-50A/cm²),这对消除铜液成分偏析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