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1紫铜棒作为工业领域常用材料,其分类方式主要依据生产工艺与用途特性。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挤压成型与拉制成型这两大基础类型,特别是挤压工艺生产的铜棒具有更好的机械性能(抗拉强度≥200MPa),适合需要承受较大压力的结构件。拉制铜棒表面更为光洁(粗糙度Ra≤0.8μm),常见于精密仪器加工。
从合金成分来看,除了纯t1紫铜棒外,添加微量元素的改良型也值得注意。例如含银铜棒(Ag含量0.03-0.12%)能显著提高耐热性(软化温度提升约80℃),而掺入0.1%稀土元素的品种可增强导电率(IACS≥102%)。这些特种铜棒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高端领域应用广泛。
规格尺寸的差异化同样构成重要分类维度。直径6-300mm的标准范围中,特别要区分实心棒与空心管棒的不同应用场景。小直径棒材(φ6-20mm)多用于电子接插件,中等规格(φ30-80mm)常见于轴承部件,而超过100mm的大尺寸通常作为重型机械的导电基材。
表面处理工艺也是分类的关键指标。除常见的裸铜棒外,镀锡处理(镀层厚度5-15μm)能提升焊接性能,磷化处理(膜重2-4g/m²)可增强润滑性,这些特殊处理品种在汽车油管、制冷配件等特定场景具有不可替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