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锭的开采过程涉及多个关键环节,从地质勘探到最终冶炼成型。勘探阶段需要通过地球物理勘查和钻探取样确认矿体位置,特别要注意锡石(SnO₂)的赋存状态与品位(通常工业品位要求0.2%以上)。原生矿多采用地下竖井开拓或露天阶梯式开采,而砂锡矿则常用采砂船或水力冲采法。需要重点关注矿石的伴生矿物,特别是钨、铜等金属可能影响后续选矿工艺,而脉石成分决定了是否需要预先进行手选或重介质分选。
选矿环节通常采用重选法(如跳汰机、摇床)回收粗粒锡石,细粒级则通过浮选(使用苯甲羟肟酸等捕收剂)或磁电选联合工艺。冶炼前需将精矿焙烧去除硫、砷等杂质,随后在反射炉(温度1200-1300℃)中加入焦炭和石灰石进行还原熔炼,产出粗锡(纯度95-98%)。火法精炼会采用凝析法除去铁、砷,或加硫除铜,最终得到符合GB/T 728-2020标准的锡锭(Sn99.90A以上)。值得注意的是,现代工艺更注重三废处理,焙烧烟气需经电除尘和酸回收系统,而炉渣中的有价金属也会通过烟化炉二次回收。
对于残积型砂矿床,开采方式更具地域特色。东南亚国家普遍运用高压水枪冲采(水压0.5-1.2MPa),矿浆经螺旋溜槽粗选后进入圆锥选矿机富集。这种工艺虽然成本较低,但需要严格管控尾矿库防渗措施,避免重金属污染水系。随着技术进步,生物冶金技术正尝试应用于低品位锡矿,某些嗜酸菌(如氧化亚铁硫杆菌)在pH值1.5-2.5环境下可选择性浸出锡,这对传统开采方式形成了有益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