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3年底,中国在营选矿厂数量约为3500至4200家。这一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与矿业协会的联合调研报告,涵盖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及非金属矿产加工企业。受矿产资源分布与市场需求影响,选矿厂集中分布在内蒙古、山西、云南等资源大省,其中中小型民营企业占比超过六成。
为什么选矿厂数量难以精确统计?主要因行业存在季节性停产整改与临时性环保关停现象。以铁矿选厂为例,河北地区每年约15%企业会因环保政策调整生产状态。需要重点关注的是,近年智能化改造浪潮正改变行业格局,全自动浮选生产线已覆盖1200余家规模型选矿厂。
矿产资源分布差异导致区域产能悬殊。内蒙古白云鄂博地区聚集着全国27%的稀土选矿产能,云南个旧则承包了国内60%的锡矿精选业务。随着新能源产业崛起,锂辉石选矿厂数量在江西宜春等地呈现爆发式增长,仅2023年就新增注册企业83家。
环保政策深刻影响着行业生态。长江经济带沿线关停了240余家未达标的铜矿选厂,但同期在西北地区新建了170家符合绿色矿山标准的新式选矿厂。这种动态平衡使总产能保持每年3-5%的稳定增长,支撑着我国每年超百亿吨的原矿处理需求。
未来选矿厂发展趋势呈现两极化。大型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形成年处理千万吨级超级选矿基地,小微矿山则转向定制化精细加工。值得注意的现象是,约有35%选矿厂开始承接工业固废资源化业务,这种转型或将重新定义传统选矿厂的产业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