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为全球铬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亚铬酸钠(工业上又称铬酸钠)的储量与铬铁矿直接相关。根据自然资源部最新矿产储量数据,国内铬铁矿基础储量约为1100万吨(折合Cr2O3约30%品位),但由于铬铁矿品位普遍较低且开采成本较高,实际可经济利用的亚铬酸钠原料相对有限。值得注意的是,西藏、甘肃等主产区的高品质铬铁矿占比不足20%,这直接影响了亚铬酸钠的潜在生产规模。
从加工能力来看,国内亚铬酸钠年产量约8-12万吨(按Na2CrO4·4H2O计),主要依赖青海、四川等地的化工企业进行铬铁矿碱熔氧化法制备。由于铬资源战略地位特殊,近年来企业逐渐增加从南非、哈萨克斯坦等国的铬矿进口量(2023年进口依存度达75%),使得实际可利用的亚铬酸钠原料总量远超国内原生储量。特别是新能源领域对铬盐需求的增长,促使行业开始关注电镀废液回收等二次资源利用途径。
技术层面,国内亚铬酸钠生产仍面临环保约束,每吨产品约产生2.5吨铬渣(含Cr(VI)毒性物质),这使得部分企业转向更清洁的钾系铬盐工艺。若综合考虑资源禀赋、环保政策和国际供应链,中国亚铬酸钠的有效供给量实际取决于铬铁矿进口稳定性与绿色冶炼技术的突破进度,单纯以地质储量评估可能产生较大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