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亚碲酸铜的储量数据目前并未在公开矿产统计报告中单独列出,这与其应用领域相对狭窄和工业需求量较小有关。作为碲化物矿物的一种,亚碲酸铜(化学式CuTeO₃)通常伴生于铜矿或碲矿中,特别是在斑岩型铜矿床和热液型多金属矿床中可能存在微量富集。根据中国矿产资源报告综合分析,碲元素的总探明储量约3000吨(截至2021年),其中可经济回收的亚碲酸铜形态占比可能不足5%。
在实际勘探中,亚碲酸铜往往被视为碲资源开发的副产品。江西德兴铜矿、甘肃金川镍矿等大型有色金属基地的尾矿检测显示,每吨矿石中亚碲酸铜含量通常低于10克(0.001%品位)。需要重点关注的是,随着碲在光伏薄膜(CdTe太阳能电池)和热电材料领域的应用拓展,这类伴生矿物的经济价值正在被重新评估,特别是近年来在云南哀牢山成矿带新发现的碲独立矿床可能带来储量修正。
从提取技术角度看,亚碲酸铜的工业回收门槛较高,常规湿法冶金工艺需采用碱浸-电解联合法(电流效率85-92%)才能实现有效分离。当前国内具备商业开发条件的亚碲酸铜资源主要集中在两类矿床:与黄铜矿共生的火山岩型矿床(如安徽铜陵矿区),以及含碲硫化铜镍矿床(如吉林红旗岭矿体)。现有地质资料估算,这两类矿床中的亚碲酸铜潜在储量约120-150吨金属量。
值得注意的技术难点在于,亚碲酸铜在自然界常以非晶态形式存在,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角度5-80°)时易与碲铅矿等矿物混淆。中国地质调查局在2020年启动的"关键稀散金属调查"项目中,首次使用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法(LA-ICP-MS)对17个典型矿区的亚碲酸盐矿物进行系统检测,结果显示可识别的亚碲酸铜矿物相平均占比仅0.3-0.7%。这种特殊的赋存状态使得精确储量估算需要结合微区分析技术和大数据建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