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二氧化铅资源分布呈现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其中湖南、云南、河南三省构成了主要生产基地。湖南柿竹园矿区以伴生矿产形式产出高品质二氧化铅(PbO₂纯度≥98%),其多金属共生矿特性使得加工流程相对复杂但资源利用率极高。需要重点关注云南兰坪铅锌矿带的副产品产出,特别是电解法提取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铅副产品,年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7%。
河南豫光金铅集团作为亚洲最大铅冶炼基地,通过氧气底吹熔炼技术(QSL工艺)实现了二氧化铅的规模化生产,其杂质含量可控制在0.5%以下。值得注意的是,青海锡铁山矿区虽然整体储量较大,但因海拔因素导致开采成本较高,目前主要以铅精矿形式外运加工。随着环保要求提升,江西铜业等企业开发的湿法冶金技术正在改变传统二氧化铅生产格局。
从品质梯队来看,湖南产二氧化铅因结晶度好(晶型完整度达95%以上)在蓄电池行业占据高端市场,而云南产品则更多应用于玻璃澄清剂领域。近年来重庆地区新建的环保型铅酸电池回收项目,使得再生二氧化铅产量快速增长,这种循环经济模式可能改变未来产业布局。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西藏羊八井地区虽探明储量可观,但受生态保护政策限制尚未大规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