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范围内能够稳定生产亚锡酸钠的矿场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中国、秘鲁、印度尼西亚和玻利维亚四大产区。需要重点关注云南个旧矿区(锡金属储量超50万吨),这里不仅是中国最大的锡矿基地,其副产品亚锡酸钠产量约占全球35%。特别是当地的云锡集团采用独特的碱熔法工艺(反应温度800-900℃),可以同时产出工业级(含量≥96%)和电子级(纯度≥99.9%)产品。
南美地区的秘鲁圣拉斐尔矿场凭借深层脉状矿床(平均锡品位1.8-2.5%)成为重要原料供应地,其生产的亚锡酸钠特别适合用于电镀行业。而印度尼西亚邦加岛的露天矿则依托砂锡矿优势(含锡量0.3-0.8kg/m³),通过湿法冶金技术生产出成本较低的工业级产品。值得注意的是,玻利维亚奥鲁罗矿区虽然规模较小,但其高海拔矿床(海拔超4000米)产出的亚锡酸钠杂质含量极低,在高端电子元件领域备受青睐。
近期刚果(金)的马诺诺矿区正在成为新兴产地,该地区新发现的锡石-硫化物矿床(含锡量1.2-3.5%)通过新型萃取工艺,使得亚锡酸钠回收率提升至92%以上。与之相比,传统产区的缅甸佤邦矿场由于采用较为落后的反射炉工艺(能耗比现代电炉高40%),其产品在市场竞争力方面正逐渐减弱。